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1日公佈的研究結果顯示,艾滋病毒在與人體免疫系統對抗過程中發生演化,致病性和傳染性有所減弱,但這並不意味著艾滋病毒不再可怕。
  複製力降低
  這項研究在非洲國家博茨瓦納和南非進行,艾滋病毒傳入博茨瓦納的時間要比南非早10年。研究人員在這兩個國家選擇超過2000名感染艾滋病毒的女性,觀察和對比她們體內艾滋病毒的變化。
  研究發現,在艾滋病毒感染病例出現較早的博茨瓦納,感染者體內的艾滋病毒複製能力減弱,這意味著這些病毒傳染或致病的可能性降低。
  研究團隊成員、牛津大學教授菲利普·古爾德說,博茨瓦納感染者體內的艾滋病毒複製能力比南非感染者低10%,這一結果“令人興奮”,“我們看到(艾滋病毒的)演變發生在眼前,進展速度之快令人驚訝”。
  一些人由於體內人類白細胞抗原等位基因HLA—B*57的保護作用,感染艾滋病毒後發病較慢。但對博茨瓦納感染者的研究顯示,她們體內艾滋病毒的演化已經使這種基因無法發揮保護作用。
  古爾德說,在免疫系統較強的人體內,艾滋病毒能夠迅速變異,以適應環境,但變異的代價是,病毒的複製能力降低。
  “(艾滋)病毒致病能力正減弱,這有助消除(艾滋病)。”古爾德說。
  藥物促“溫和”
  這份發佈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的研究報告還指出,目前對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正促使艾滋病毒“變得溫和”。
  報告說,用於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藥物能夠率先抑制艾滋病毒中較“難對付”的類型,使較溫和的類型逐漸占據多數。研究人員通過數學模型推演得出結論:對免疫系統遭到破壞的艾滋病毒感染者進行這種“選擇性治療”,能夠“加快複製能力較低的艾滋病毒的發展”,從而延緩發病。
  按照古爾德的說法,20年前,艾滋病毒感染者從感染到發病大約經過10年;而過去10年間,博茨瓦納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發病時間推遲大約兩年半。
  “可以想象,隨著時間推移,(感染到發病的時間間隔)可能繼續延長,未來人們可能(感染後)數十年都不出現癥狀。”古爾德說。
  不過,古爾德警告,艾滋病毒儘管複製能力降低,但仍然危險。“說艾滋病毒威力不再是言過其實——它仍是一種你不願意染上的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自上世紀80年代被髮現以來,艾滋病毒已經導致超過3900萬人死亡。截至2013年,全球共有3500萬名艾滋病毒攜帶者。
  英國加的夫大學傳染病學教授安德魯·弗里德曼說,這項“引人註意”的研究表明,艾滋病毒自身演變和抗逆轉錄病毒治療都可能幫助人類最終控制這種傳染病。不過,人類距離真正戰勝艾滋病毒仍有“一段非常漫長的道路”。郜婕(新華社特稿)
  郜婕  (原標題:艾滋病毒“毒性”減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h42mhflc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